2009-1-2 20:43
Jill
阿彌陀佛的十念必生願——黃念祖老居士
<div style="text-align: center;"><font style="color: DarkGreen; font-weight: bold;" size="5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阿彌陀佛的十念必生願——黃念祖老居士</span></font><br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51, 102, 153);" size="4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span></font></div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51, 102, 153);" size="4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第十八願的詳細解釋<br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——摘自黃念祖老居士著作:《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》發大誓願第六<br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一個人在臨終時看見地獄,因自己念佛和大家助念,地獄消滅,得到往生,這是我的一個老朋友的弟弟的真實情況。我的這個朋友姓王,江蘇有名的中醫,也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。他的弟弟是個闊公子,生活放蕩,青年得病,臨終時也是地獄相現了,十分恐怖,哀求他哥哥救濟。哥哥說:“趕緊念佛”。並請多人一齊助念,病人自己也念。他在母親逝世時曾念過佛,這個時候,地獄都看見了,還能說不信。轉眼那油鍋裏就是自己啦!想不想躲開,所以這時念佛那就是真誠了。弟弟念了一陣之後就說:好了,地獄沒有了,佛來接了。就走了。這就是二三十年之內的真事 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color: DarkRed;">【我作佛時。十方眾生。聞我名號。至心信樂。所有善根。心心回向。願生我國。乃至十念。若不生者。不取正覺。唯除五逆。誹謗正法。】 </span></span></font><font style="color: DarkSlateGray;" size="3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十八、十念必生願。</span></font><font style="color: rgb(51, 102, 153);" size="4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color: DarkRed;"></span><br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span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第十八,十念必生願,是彌陀大願的心中心。願文大意是:我成佛的時候,十方世界的一切眾生,聽到我的名號,就發起至誠無上的信受之心和樂意往生的心,於是就把自己所種的一切善根,以清淨誠懇的心,念念相續回向到往生極樂國土,所念佛號,乃至少到只有臨終的十念(平素的十念法亦包括在內),都可以往生。此願若不成就,我不成佛。本願所要除開的唯獨是犯了十惡重罪還又誹謗正法的人。日本淨土宗繼承善導大師的遺教,對於本經和經中的第十八願,有很深的體會,他們的古德所發的贊辭,會使華夏的佛徒十分驚愕。例如說到《華嚴》是圓教,超勝於小、始、終、頓諸教所教經論,這些若同《華嚴》相比,那只有《華嚴》最真實。但《華嚴》和本經相比,那本經就更真實(從眾生獲益來說,雖在末法,念佛往生者仍然時常聽到)。本經若與四十八願相比,那四十八願是真實的。大願裏頭,各願來比較,那第十八願最真實。所以第十八願是釋迦牟尼佛一代時教中真實裏頭的真實。這是日本淨土宗繼承善導大師的評論。這同我國蕅益大師的提法是吻合的──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的秘藏和精髓,就都在這個淨土念佛法門之內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“至心信樂”。至心是至誠的心,是誠懇到無以復加、登峰造極的心。《金光明經文句》:“至心者,徹到心源,盡心實際,故雲至心。”例如,真實找到黃河的發源地,叫徹到其源。全顯本心的實際,才叫盡心實際。可見“至心”很深。初步說來,就是從自心本源自然流出、清淨無染、純正無雜的心。“至心信樂”,淺近的說就是以一種很真、很實、很誠、很純的心,一種很信受、很願意、很愛悅的心、很歡喜慶倖的心,我能聞到這樣的法,非常慶倖,這樣來信,這樣來高興,就是“至心信樂”了(“至心”底下還要解釋)。“心心回向”。“心心”是沒有雜染、清淨本然、真實純正的心。“心心”,心心相續、淨念相繼的心。“回”是回轉,“向”是趣向。把自己所修的功德使它趣向於自己的期望,就叫“回向”。《往生論注》:“回向者,回己功德,普施眾生,共見阿彌陀如來,生安樂國。”普同眾生共見彌陀往生極樂是自己的期望,用自己一切功德,求達到這個目的,就是回向。《往生論注》所說,正與本經配合。“願生我國”正是回向的所期,正是日常所念“同生極樂國”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“乃至十念”。淨宗的宗是信願持名。“至心信樂”主要是信,“願生其國”是願,“乃至十念”是持名。“乃至十念”是你念的不多,甚至你只念了十念,也可以往生。念多了就更好了。“十念”就是連續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。或有人問,經中只說十念,沒有說持名呀?念佛有四種:持名、觀想、觀像、實相,經中但說“十念”,焉見得就是持名?這個問題──十念但指持名,有以下三種經證,確實無疑。(一)《宋譯》:“所有眾生,求生我?,念吾名號,發志誠心,堅固不退。彼命終時,我令無數苾芻現前圍繞,來迎彼人。經須臾間,得生我?。”“念吾名號”只能是念南無阿彌陀佛,不能做任何其他解釋。(二)《般舟經》裏頭還說:“阿彌陀佛語是菩薩言,欲來生我國者,常念我名,莫有休息,如是得來生我國土。”(三)《觀經》下品下生的人,臨終之時,由於惡業,地獄猛火,一時現前,幸遇善知識,為說妙法,教令念佛。彼人苦逼,無法觀想,乃教以持名念佛,“如是至心,令聲不絕,具足十念,稱南無阿彌陀佛。稱佛名故,於念念中,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……即得往生極樂世界。”所以這就可以證明,這裏說的“十念”我們可以確信無疑,就是念阿彌陀佛名號(一個人在臨終時看見地獄,因自己念佛和大家助念,地獄消滅,得到往生,這是我的一個老朋友的弟弟的真實情況。我的這個朋友姓王,江蘇有名的中醫,也是一位很虔誠的佛教徒。他的弟弟是個闊公子,生活放蕩,青年得病,臨終時也是地獄相現了,十分恐怖,哀求他哥哥救濟。哥哥說:“趕緊念佛”。並請多人一齊助念,病人自己也念。他在母親逝世時曾念過佛,這個時候,地獄都看見了,還能說不信。轉眼那油鍋裏就是自己啦!想不想躲開,所以這時念佛那就是真誠了。弟弟念了一陣之後就說:好了,地獄沒有了,佛來接了。就走了。這就是二三十年之內的真事)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有人懷疑,本願中是“至心信樂……乃至十念”,《觀經》也是“如是至心,令聲不絕,具足十念”。這個“至心”到底指的是什麼心?“十念”到底是怎麼樣的念?對於這個問題,引證鳩摩羅什大師的話,是最恰當了。大師打個比方:譬如有人,在曠野荒郊,沒有人可以求救,碰見強盜了。他拿著槍,拿著刀,要來殺你。這人趕緊逃跑,拼命地跑,可是看見眼前有條河擋路,必須過河。但這可麻煩了,後頭有追兵,前頭有條河,要活命就得渡河。渡河的時候,我穿著衣服渡呀,游泳不方便啊;脫衣服,唉呀,又恐怕來不及了,他追上啦怎麼辦呢?此人這時心裏所想的就是這個事,怎麼過河,脫衣服還是不脫衣服?沒有別的考慮。他不會再想,我還有兩萬塊錢的帳,人家還沒還我呢,我怎麼找他要帳。不會想了。什麼事也不想了。這個時候就是想渡河,就只是一個念頭──渡河,沒有其他的念頭了。如果念佛的時候,和這個人一樣,心中只是一句佛號,沒有任何其他雜念,這就對了,就是“至心”。這樣念佛連續念到十句,就是十念。若能達到鳩摩羅什大師所說的至心,每一念中都具有無邊的一切功德。一就是一切。你萬緣放下,一切污染都沒有了,這是“無所住”;可是自心中一句體具萬德的佛號,歷歷孤明,相續不斷,這是“生其心”。於是《金剛經》無住生心的妙諦,便在念佛時刻中,暗合道妙,自然達到了。無住生心的功德,不可思議。只要老老實實、綿綿密密地念去,自然暗合道妙。你念念之中就離念了,念而無念哪,所以以凡夫心入諸法實相,唯持名與持咒是最容易。這是暗合道妙,巧入無生。所以蓮池大師說:《觀經》說的五逆十惡臨終十念,念念是理一心,所以念念都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。你要想一想,八十億劫是多麼長的時間,生死重罪是什麼樣的罪?八十億劫這麼長時間所犯的一切生死重罪,念一句佛就消滅了,這是何等不可思議的妙用。所以蓮池大師稱為彌陀化身,指明個中原因,《觀經》中所說十念,念念是理一心哪。到了理一心自然破無明,見法身,功德不可思議。淨土法門老實平常,所以 夏 老師《淨語》詩中有兩句:“道在平常中,惜君未曉此。”大道就在平常之中,可惜人們不知道,總喜歡玄妙,不知道越求玄妙就距道越遠。老實念佛,暗合道妙,自自然然從事持達理持,即凡心成佛心。金剛般若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,《彌勒發問經》的隱密十念(初地以上菩薩才能具足),以及禪、密、戒、定無邊殊勝功德,都在一聲佛號之中。以凡夫生滅心,入諸法實相,唯持名與持咒最為容易。念佛為什麼有這樣殊勝功德?因為念佛暗合實相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“唯除五逆。誹謗正法”。《觀經》是五逆他可以往生了,但本經多了一個誹謗正法,所以不能往生。“誹謗”,誹的意思跟謗字一樣,就是把人家的罪惡說得超過實際情況,就叫做謗。說別人的壞話,添枝加葉,超過事實,就成為謗。你所謗的是佛法,謗的是大德,你的罪就極大。所以五逆仍可往生,加上謗正法就不能往生。又有人就設問,五逆不謗正法可以往生,只謗正法不五逆,可以不可以往生啊?在一般人想,這只是說說而已,寫寫文章而已,沒有殺父、殺母、殺阿羅漢等等的重罪,那麼可以往生吧?恰恰你想錯了!不行。二祖曇鸞說的。他接著說:五逆十惡,入了阿鼻地獄,在這個世界毀滅的時候,一個大爆炸,地獄也空了,那麼地獄的罪人也就都解放了。但是謗法的人,碰見這樣的情況,照樣不能解放,要轉移到其他世界的地獄去受罪。為什麼誹謗正法的罪這樣重,曇鸞大士開示得很好。五逆罪人為什麼犯五逆呀?因為他不知正法嘛。如果知道因果報應,為善得福,為惡受報,應求解脫,解除這些貪嗔癡。他聞了這些正法,他就不會五逆了。所以五逆的根源,就在於沒有正法。因此你謗正法,你的罪就比五逆還重。 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span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 善導大師于四十八願中,選出真實五願,在五願裏更選第十八願是核心裏的核心。所以在《事贊》裏說:“一一願言,引第十八。”這就是說:每一條願,都是第十八願的引申。《甄解》繼承大師,同樣說:“四十八願雖廣,悉歸第十八願。”又說:“謂由此願故,使眾生生無三惡趣之土,不更惡趣。具相好,現神通,而得滅度,入光壽海故。是以此願,特為最勝矣。”因為此願就是攝受眾生都能往生,都能證入無量光壽的誓願海的無上大願,顯出彌陀的究竟方便。一乘願海、六字洪名,普令一切眾生同成佛道。第十八願主張信願持名。名號是什麼?名號就是佛所證的實德。蕅益大師說:一句南無阿彌陀佛,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在五濁惡世所得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。密教的話,“聲字皆實相”。《首楞嚴》中,“一切事究竟堅固”。所以聲字都是實相,所以名號就是佛德。聲字就是實相,所以十念必生願的功德不可思議。</span><br style="font-family: 黑體;"></font>